日前,威马汽车首款量产车型EX5结束了在新疆吐鲁番进行的高温测试活动,马上就要面临9月底的正式量产交付。同为造车新势力,相比定位定价有些高的蔚来ES8,威马EX5最低11.23万的起售价,备受更多的普通消费者关注。而且这次的高温测试活动,还为我们曝光了一个威马EX5身上的“黑科技”——柴油电池加热技术。
通过纯电动汽车车主的言传身教和媒体的宣传,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电动汽车冬天用起来不太痛快了。由于低温对电池材料活性的影响,会使其续航里程大幅缩短,即便现在主流车型上应用了主动电池加热,但是“低温”仍然是多数纯电动汽车车主不愿提起的痛点。
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保证动力电池处于一个适宜工作的温度(三元锂电池最佳工作温度为0-55℃)。目前多数主流品牌,采用了主动液冷式电池加热系统,通过电能来加热布置于动力电池系统中的冷却液,以达到合适的工作温度。不过这一过程需要消耗不少的电能,在连接充电桩状态下还好,如果没有固定车位的充电条件,需要靠车辆动力电池本身的电能来加热,消耗的那些电池能量会让不少车主感到肉疼。
图片来源:爱卡汽车
对此,威马试图另辟蹊径,在EX5身上推出了一个不同的解决方案。
除了位于车头位置的快速充电口外,EX5的车身右后侧还设计了一个加油口,内部是一个容积为6L的油箱,用于加注柴油燃料。这些燃油并不是用于驱动或是为电池充电的,而是通过一套燃烧加热系统,来为动力电池冷却液加热,从而节省电能的新型“黑科技”。
这套加热系统大致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型的柴油热风机,内部配有燃油泵、高压燃油雾化器、火花塞、燃烧室等,通过将雾化柴油点燃加热,为电池冷却系统中的循环冷却液升温,从而达到提高电池工作温度的目的。
相比电加热系统,威马EX5的燃油电池加热耗电极低,几乎可以忽略,制热能力可以达到上千瓦,预计耗油量约会在0.1-0.2L/h之间(实际以官方数据为准)。也就是说,6L的柴油,足够威马EX5保证30-60小时的电池加热时间。以每天启动阶段制热需要约1小时计算,这些燃油足够一台威马EX5使用1-2个月。
*威马EX5的柴油电池加热需要选配
其实在威马之前,已经有民间动手能力强的车主打起了柴油加热器的主意。一位奔奔EV车主,自购一套柴油加热器,与15L的塑料油箱共同安置在后备箱位置,通过一个通风管为车内提供暖风,从而节省冬季动力电池用于供暖的电量,已获得更多的可用续航里程。
目前该设备的售价约在1000元左右,主要目的用于物流车、大型货车等车内供暖。
威马将其用在电池加热上,也算是别出心裁了。而且如果能耗和加热效率如预期,那么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冬季纯电动汽车用车的解决方案,我们期待未来交付后,来验证其长期使用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蔚来ET7将尝鲜 解析蔚来第二代电驱平台[爱卡汽车 导购原创]
众所周知,电驱动系统就如同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由于其研发与工艺难度都非常大,所以常被作为衡量一家新能源企业技术实力的硬性指标。在今年的6月份,蔚来汽车对外展示了其应用碳化硅技术的电驱系统C样件,这套电驱系统属于蔚来汽车的第二代电驱平台,它将率先搭载在即将于2022年交付的蔚来ET7车型上。那么蔚来汽车的第二代电驱平台究竟有何优势,新能源车企又为何要争先恐后研发碳化硅(SiC)技术呢,让我们通过下文一探究竟。
电驱动系统可以被视为能量转化的中枢,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电池组中的电能,转化为驱动车辆前行的机械能。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市面中有不少的电动车,百公里加速都跑进了4秒大关,而想要拥有这样卓越的加速成绩,就离不开电驱动系统。
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电驱动的性能决定了整车的动力和续航表现,是各个厂家的技术研发重点,这也是蔚来汽车一直不吝啬投入,坚持要自研三电系统的根本原因。电动汽车的电驱动主要由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三部分组成,而电机种类则分为永磁同步电机和感应异步电机。
永磁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在市面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永磁电机有着功率高、功率密度大、功率因数大的优点。不仅如此,该电机的形状和尺寸都较为灵活,所以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使用该电机。至于感应电机,相比于永磁电机有着更高的可靠性,而且转速范围更广,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高效工作。换句话说,车速越高,感应电机的发挥越稳定,效率越好。
两种常用的电机可谓各有所长,因此在蔚来ES8等车型上,我们能够看到其采用了将二者相组合的形式。车辆前端的XPT 160kW PM EDS电驱系统搭载了永磁同步电机,而后端的XPT 240kW IM EDS电驱系统搭载了异步感应电机。如此一来,两种电机便可以形成互补,为车辆带来更好的性能。
蔚来ET7电驱系统优势(一):高度集成化
电驱系统集成化是现今电驱行业的一个趋势,由XPT打造的蔚来汽车第二代电驱平台,采用了一体化的EDS电驱动系统。基于高度集成化设计理念打造的电驱动平台,通过“瘦身”处理,将电驱系统零部件数量明显减小,装配也会变得容易不少,不仅能够节省成本,同时还可以助力整车轻量化,并进一步达到优化功能、提升性能的目的。
其实重视电驱系统集成化的不止蔚来汽车一家,在前不久比亚迪品牌刚刚发布了“八合一”的方案。从名称上看,“八合一”确实要比蔚来汽车所推出的“三合一”(电机+变速箱+电机控制器)要唬人。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也向官方进行了咨询。相关负责人表示:“蔚来汽车的第二代电驱平台,仍将采用“三合一”的集成化方案,因为品牌不希望做简简单单的机械集成。毕竟在集成时,首先要思考的是,能否对功能提升;集成后开发体系的效率是否能够提升;集成之后的成本优势又有多少。因此,功能性集成才是蔚来汽车在集成化方面的发展目标。”
高度集成助力轻量化
蔚来ET7电驱系统优势(二):碳化硅(SiC)功率模块提高电机效率
碳化硅是最典型的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开关速度快,关断电压高和耐高温能力强等优点。利用碳化硅功率器件设计的电机控制器,能大幅提高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效率及功率密度。同时,如果将碳化硅器件应用于主驱,还能够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当然了,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能否为用户带来切实的好处,才是研发的根本准则。碳化硅在低载的工况下,也就是我们日常通勤场景中,有着先天的优势。这是因为,蔚来汽车最新研发的180kW永磁同步电机碳化硅模块,在低电流情况下,高效工作点比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来的更早,能够使电控系统的综合损耗降低4%~6%。如此一来,蔚来ET7车型在城市工况下的功耗表现将进一步降低。
不仅如此,全新的电驱系统采用了多目标优化的驱动电路设计。我们都知道,IGBT是能量转换与传输的核心零部件,也是动力电子装置的“大脑”。IGBT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节通与断,来调节输出电能的形式,从而驱动电机,最终驱动车辆。
不过为了进一步降低能耗,厂家用碳化硅(SiC)替代了原有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并引入了多目标优化的软件管理策略。设计师通过芯片对该策略进行控制,优化了变开关频率算法,让开关损耗降低35%;又通过对离散PWM控制,让开关损耗减少了33.3%;最后再利用调制优化策略,让电驱动系统功率提升了5%~10%。有了碳化硅(SiC)的先天优势,再加上三项技术的加持,从表格中不难看出,在采用碳化硅(SiC)功率模块后,蔚来ET7电驱动主驱动系统的开通与关闭能耗均低于传统的IGBT。
蔚来ET7电驱系统优势(三):废热加热电池、降低噪音
对于电动车的车主,最担心的便是在低温状态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能量和功率特性会出现严重衰减。现今有不少的电动车型,都采用外部加热法如循环高温气体加热或循环高温液体加热等,对电池进行加热。不过蔚来汽车的第二代电驱平台却有所不同,其电机系统通过开发特殊功能,能在低温下通过优化利用电机的废热加热电池,最大能提供超4kW的加热功率(相当于4个家用电热炉),让电池始终处于最适宜的工作温度,在低温下能够获得更好的性能和续航表现。该功能的应用也为NVH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软件谐波控制算法,消除该工况下的噪音。
蔚来ET7电驱系统优势(四):高性能
碳化硅材质的应用,以及多项的细节优化,使蔚来ET7电驱动系统整体峰值功率和峰值扭矩,相比于现有的160kW和240kW电驱动系统,分别提升了20%和23%。得益于此,蔚来ET7的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为180kW,后异步感应电机最大功率为300kW。
具体来看,蔚来ET7所采用的第二代电驱平台,提高了前180kW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的电流,并优化了电机电磁方案,以此来增大电机功率。另外,还将减速器速比进行了调整,从9.57变为10.48,以获得更高的轮端扭矩。至于后300kW异步感应电机的控制器电流的能力,同样进行了提升,并优化了电机电磁方案,提升了电机输出力矩。最终,出色的动力性能让蔚来ET7百公里加速达到3.9s。
编辑点评:碳化硅技术目前还是一个较为小众的领域,蔚来汽车作为“吃螃蟹”的企业,不能只将目光放在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上,还需尽可能考虑全面的场景,确保产品在投放时的可靠性。从产品规划来看,蔚来ET7将于2022年交付,并成为该品牌旗下首个使用碳化硅技术的车型,它的产品表现着实令人期待。
精彩内容回顾:
空力不是玄学 蔚来ET7为里程“续命”
蔚来ET7生产线验证样车下线 2022年交付
蔚来ET7领衔 中国品牌涌现特斯拉新对手
碳化硅模块提升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