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冷片厂家
 
 
行业新闻 制冷技术 公司新闻 半导体技术
电池热管理系统构造原理图【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来源:本站 时间:2024-08-02
风冷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数值,以及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文丨胖仔研究社

编辑丨胖仔研究社

动力电池的温度对电动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重要的影响。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动力电池的温度一般在45~60℃之间,由于电池的特性及充放电特性等原因,电池温度会产生波动,从而影响动力电池的性能。

目前,电动汽车常用的电池组热管理方式有以下几种:(1)风冷式,通过通风散热实现电池组冷却;(2)水冷却式,通过冷却液进行降温;(3)相变材料冷却式,通过相变材料实现电池组冷却;(4)液冷式,通过冷却液进行降温。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 CFD数值模拟方法对电池的热物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电动汽车常用的电池组主要有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种。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充放电性能好、工作温度范围广、安全性能好等优点,但其能量密度低,单位质量的能量密度只有铅酸蓄电池的60%左右,且热稳定性较差。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然而由于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有限,限制了其发展。因此,开发新型电动汽车已成为当前电动汽车研究领域的热点。

而风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是将锂离子电池与散热器集成在一起的热管理系统,主要由散热器、风道和电机等组成。当电池包内部产生热量时,通过风道将热量吹到散热器上散热。

在冷却过程中,电池包内部温度不断下降,由电池包自身产生的热量通过风道带走热量。

在电池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电池组温度随时间不断变化。电池组温度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一般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在正常工作时,电池组内部温度均匀上升;

第二种是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组内部温度波动较大;第三种是在电池过充或过放时,电池组内部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电动汽车的主要使用工况为高速行驶过程中的高速行驶和爬坡行驶。当电动汽车以中速或低速行驶时,电池包内的温度一般维持在25℃左右;

当电动汽车以中速或高速行驶时,电池包内的温度会下降到25℃左右;当电动汽车以低速行驶时,电池包内的温度会下降到15℃左右。为了使电池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需要对电池组进行散热管理。

根据热管理系统运行原理不同可以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热管理系统是以风冷为主要散热方式。被动式热管理系统是通过自然通风或风扇将热量带走。自然通风是通过风力将热量带走;

风扇是通过发动机带动风力使电池包内部产生强对流来带走热量;被动式热管理系统采用被动散热方式来保证电池组的正常运行。

被动式热管理系统在电动汽车上应用较多的是冷却液冷却方式和相变材料冷却方式。冷却液冷却方式是通过冷却液将电池组内部产生的热量带走;相变材料冷却方式是通过相变材料将电池组内部产生的热量吸收后传递给外界环境。

与风冷式热管理系统相比,风冷式热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风冷式热管理系统不需要外部空气循环系统来提供动力冷却空气;(2)风冷式热管理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散热,能够保证电池组内部温度均匀性;

(3)风冷式热管理系统通过自然通风散热来控制电池组内部温度波动较小;(4)风冷式热管理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5)风冷式热管理系统能够避免动力电池由于过充或过放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6)风冷式热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延长电池包使用寿命。因此,风冷式热管理系统成为目前电动汽车最常用的电池热管理方式之一。

电池包的通风散热,需要在电池组周围设置导流罩、导流板和风机,这就对风冷式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用的风冷式热管理系统,其主要原理是:电池包周围设置导流罩,以加强电池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电池组周围设置导流板,以增强电池组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换热;电池组周围设置风机,以增加电池组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本文采用 Fluent软件中的 SIMPLE算法对电池包的风冷式热管理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在满足模拟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设置边界条件,利用 Fluent软件中的 VOF模型计算流体动力学(Virtual VOF)数值模拟电池包周围空气流动情况。

对于电池组周围空气流动情况,利用 Fluent软件中的非稳态k-ε模型计算对流换热系数;在电池包周围空气流动情况下,采用k-ε模型计算辐射换热系数。采用 Fluent软件中的非稳态k-ε模型对电池包周围空气流动情况进行数值模拟。

计算电池包周围空气流速分布及电池包热源分布情况。在不同工况下(环境温度为25℃、30℃、35℃、40℃),分析了不同环境温度、不同电池数量和不同电池包数对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温度场及流场分布的影响。

本文以风冷式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动力电池单体模型、风冷式电池组模型和风冷式热管理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仿真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

以风冷式热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风冷式热管理系统的散热能力、散热均匀性和电池温度波动等因素,对电池组进行了参数设计和优化。基于电池包温度波动范围、电池组的电池数量及布置方式等因素。

确定了风冷式热管理系统的关键参数为:进风温度为60℃、出风温度为35℃、冷却液进口流速为2.5m/s、出口流速为1m/s。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风冷式热管理系统进行了优化,

电池组表面平均温度为53.4℃,电池包表面平均温度为64.9℃,电池包最大温差为0.3℃。优化后的风冷式热管理系统中的电池温度波动范围得到了有效控制,电池组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冷却流量:在风冷式热管理系统中,冷却流量对电池包温度控制效果有较大影响。冷却流量过小,不能有效控制电池组的温度;冷却流量过大,则会造成能量浪费。

在设计冷却流量时,要考虑电池包在不同位置的温升差异以及不同电池的散热能力和温度波动范围等因素。当电池包布置在电池模组的中间位置时,电池组中热量通过电池模组向其周围传递,因此,电池组的温升比单体电池要高得多。

冷却结构设计:风冷式热管理系统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冷却结构对电池包散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结构参数的风冷式热管理系统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各结构参数对电池包散热性能的影响规律。

在风冷式热管理系统中,冷却通道与电池包的布置方式对风冷式热管理系统的散热性能影响较大,本文以风冷式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却通道与电池包之间的布置方式为研究对象,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对不同布置方式下冷却通道与电池包之间的换热情况进行了研究。

在两种布置方式下,冷却液进口流速相同时,随着出口流速的增加,电池包表面平均温度和出口温差都呈下降趋势;但当出口流速相同时,随着进口流速的增加,电池包表面平均温度和出口温差都呈上升趋势。

当冷却液进口流速为2.5m/s时,冷却液从进口到出口的流量达到最大值1m/s;冷却液进口速度为1m/s时,冷却液从出口到进口的流量达到最大值1m/s。不同布置方式下电池包表面平均温度和出口温差随冷却液进口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在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除了考虑电池本身的参数和环境因素外,还需要综合考虑电池与热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对风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动力电池本身的特点和实际使用环境,还要综合考虑电池组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下对动力电池的温度需求。

同时,对于风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而言,其具有较高的冷却效率,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尽可能地提高其冷却效率。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采用 CFD数值模拟方法对动力电池组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通过对风冷式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技术进行数值研究,得出了不同散热条件下动力电池组温度场的分布情况以及散热效果。

在风冷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与汽车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地提高其冷却效率。

提高散热效率:提高风冷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散热效率,是保证其工作性能的重要手段,而采用提高动力电池周围空气流速的方式来提高其散热效率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在10℃~20℃之间,空气流速为0.5m/s时,动力电池周围空气平均温度达到了22.33℃,风冷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动力电池正常工作的温度需求。

而在空气流速为0.5m/s、散热器与动力电池之间距离为3 cm时,该动力电池组的温度场分布较为均匀,平均温度达到了22.56℃。同时,随着空气流速的增加,风冷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冷却液流量也相应地增加。

但冷却液流量过大会导致空气流速过大,增加其流动阻力,从而导致其冷却效率降低。因此,在进行风冷式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时,应合理地控制冷却系统中冷却液流量。

本文对风冷式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动力电池在冷却系统中的温升与电池的功率密度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动力电池的温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当电流密度为200 mA/cm2时,动力电池温升最小为22.9℃。

(2)电池组内平均温度在25℃~35℃之间时,电池组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当温度超过35℃时,电池组内平均温度上升幅度较大,当电池温度超过40℃时,电池组内部温升最高可达45℃。

1、李策园.纯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组温度场特性研究及热管理系统实现[D].吉林大学,2014

2、徐蒙.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放电过程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2014

3、王慧磊.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 黑龙江大学,2012

4、林国发.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温度场研究及散热结构优化[D]. 重庆大学,2011

5、眭艳辉.混合动力车用镍氢电池组散热结构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2009

御寒耐高温?比亚迪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到底有什么高招?

之前我们为大家简单的描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相比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我们就来看看比亚迪的电池热管理有什么亮点?

比亚迪的电池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电池的物理特性和智能充电加热系统可以智能调节温度。实时监测电池热管理系统、空调系统等热管理系统状态参数的同时,还可以基于电池的数学模型,预测电池组模块在当前工况下一定时间内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变化趋势。

这样,智能温控系统就可以在极其高温或者低温下改变整车的能量流动策略和冷却策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当电池的散热需求不高时,可以预测电池温度的变化率,及时控制水泵的转速和时间,从而降低整车能耗,增加纯电动行驶里程。

在低温状态下有效地节能并安全地保证整车动力电池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全气候条件下的温度控制。

在高温下,通过实施多级冷却电池的策略,比亚迪可以在不同电池温度下合理分配整车的冷却系统。 如果电池组还不冷却,可以通过液冷将电池组温度控制在35 ℃ 以内,从而使电池寿命比50 ℃ 提高30%。

比亚迪通过强大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成功地保证了电池在大多数环境条件下都能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解决了高温驾驶的安全问题,以及冬季不充电的恐惧。

目前这项功能搭载在比亚迪最新的e3.0平台上,很好的解决了电动汽车冬季续航大幅度衰减的难题。此外,电池热管理系统结合电池系统结构设计,大大改善动力电池系统在低温下的热绝缘性能,减少低温环境下的充电时间。

 

联系我们


微信手机同号:18038109954
库尔能源制冷片总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名优采购中心B座B210。联系电话:18038109954 胡总监 (TEC制冷片厂家) 粤ICP备2024213474号 XML地图 半导体制冷片厂家